全世界出产的食物有1/4都被浪费了

2019-11-25 10:43:17  阅读:2256 来源:责任编辑NO。谢兰花0258

前一阵,一条关于“某生鲜店大量丢弃食品,甚至不让人捡走”的微博火了。虽然,超市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新鲜,扔掉卖不掉的临期食物,是完全合乎规定的行为,毕竟过了保质期的食物有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隐患,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然而,大量的食物被白白浪费,还是让各路围观群众扼腕叹息。

微博截图

也并不是只有这家生鲜店而已。各类餐饮、门店都存在着食物浪费的现象。

微博截图

如果你觉得这就已经足够浪费了,那可能你还没有看到真正触目惊心的数字——在美国,有30%-40%生产出来的食物,最后被丢弃,成为垃圾。

2009年,美国卫生研究所生物建模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数学建模的手段,通过计算食品产量和人口能量消耗,估算出美国平均每人每天会浪费掉1400 kcal的食物。而这个数字在最近40年增长了50%。

全世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食物浪费的情况也都不容乐观。在英国,这个数字是25%;而在中国,官方并没有公布具体的数字,但根据一些研究报告,中国生产出来的水果和蔬菜,大约有15%-20%没能最后到消费者手里;整个供应链大概会浪费掉20%左右的粮食。而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11年的估计,全世界生产出来的食品里,大约有四分之一没有被最终消费,以各种形式被浪费或者损耗掉。

美国人通常都会对食物保持良好的态度,比如我们在国内聚餐吃饭,许多时候还会剩下小半桌食物;而许多美国人,哪怕半包薯条也要打包带走。但从本质上来讲,美国却是一个非常浪费的国家——绝大多数时候,这种浪费根本看不见。许多食物不是被人们有意“扔掉”的,而我们可能根本感受不到那种“可惜”。

浪费是经济规律?

人们当然会觉得,“好好的东西倒掉多可惜”,不过经济规律总是与这样的愿望背道而驰——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在美国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时期,许多人吃不饱饭,而奶农却把牛奶白白倒掉的故事。

这在历史上其实是1933年的威斯康辛奶农抗议事件——经济的崩溃导致供应紧缩、牛奶价格急剧下降,奶农为了争取定价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抗议活动,而“浪费牛奶”就是其中之一

奶农倒掉牛奶 | wpr.org

这样的一种情况在现在也时有发生。2016年1-8月份,美国牛奶产量大大超过了需求,奶农们只好倒掉了接近43万加仑(约1.6亿升,差不多16万吨)牛奶,而这个产量过剩,来源于两年前的一次牛奶涨价。

从经济学上讲,虽然市场“看不见的手”能长期让供需平衡,但短期的波动依然会造成供需关系的变化,滞销的食物自然会被丢弃。一些供过于求的食品,甚至早早地就烂在了地里——将它们收上来再运到市场上的成本已经超过了它的价钱。

大量的浪费发生在家里

但是,拿古典经济学的“市场规律”来解释“不可避免”的浪费,只能说是看到了事情的一部分而已。实际上,在正常的经济运行中,由于供需关系的变化而浪费的食物并不占大部分。

美国农业部的研究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零售端,因为滞销、过了保质期而不得不被丢弃的食品,只占所有食品的2%,其中大部分都是新鲜蔬菜和乳制品。主要的原因是库存管理不善,以及季节性/节庆后的商品过时而不得不被丢弃(例如感恩节、圣诞节之后没有被卖出去的南瓜、甜点和火鸡)。

而消费者买回去因为“没吃掉”而被扔掉的东西,占到了总食品供应的1/4。前面提到的牛奶,大约有1/3都在家里被倒掉了。食品过度囤积、在家里放坏的食物数量相当巨大,因为过期而被丢掉的食物也很多。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人类学学者在研究家庭垃圾的时候发现,人们经常会大量购买单一的食物(很大程度上是促销或者图便宜买“家庭装”的后果),结果高估自己的食量,吃不完进了垃圾堆。

除了容易放坏的食物以外,不常用的调料、冲动购买的零食之类也十分容易被浪费。他们还在垃圾堆里发现了大量整个的莴苣,以及吃了一半的外卖。

或许这也不是我们自己的错。食品“保质期”这个概念,实际上一直非常模糊。保质期并不是说一个食物过了某个日期就立马坏掉,而是厂家对责任的界定和估算——在这个日期之前,食物变质能够算作“小概率事件”,厂商需要负责。但大部分食物何时吃最好、何时可以吃、是否变质,都不存在绝对的判断标准;也有大量完全正常的食物,因为“保质期到了”而被丢弃

更多的浪费,则发生在餐饮服务行业。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菜单上的菜都有供应,餐馆需要提前准备的食物不仅量很大、而且种类繁多;客流但凡有个波动、或者点某个菜的频率发生明显的变化,就会出现原材料无法消耗而被浪费的情况。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食品安全,扔掉是十分正常的选择。菜单越丰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快餐店常用的促销手段——加1元升级超大杯可乐和薯条之类,也会在消费的时候产生大量的食品垃圾。

作为“成本”的浪费

除了零售端和家庭的食品浪费,还有许多浪费出现在供应链更远端的地方,发生在“食品供应”出现在市场上之前。

从农场到运输到加工环节,有相当多的食物都被当做“成本”而丢弃。许多“卖相不好”的蔬菜水果,甚至过不了农场这一关,直接就留在了树上或者地里。

储存和运输的环节的消耗同样也是十分惊人的。越是新鲜的食物,就越容易受到交通运输的损耗,也十分容易在这些环节受到各种污染的影响而无法进入销售环节。

随着生产和销售环节的专业化、细化以及机械化,这样的损耗会慢慢的变多。有研究统计,上市的食品平均会经过33道不同的工序转手,才会被消费者看见。越是长距离的运输,越是“高端”的储存与筛选,这样的损耗就越多。比如,在“有机食品区”陈列的干净漂亮的圆白菜,很可能只有它原本重量的一半,其它可以食用的部分都被丢弃了。新鲜苹果变成苹果汁或者果酱的过程,也会丢弃掉大约20%的可食用部分。

这几乎是现代生产形式带来的必然结果。机器的参与虽然大大地提升了效率,但消耗率也会提高。为了尽可能筛选出“合格”的产品,肯定会误伤那些可完全正常消费的食物。贸易的发展和运输手段的提升,必然会带来商品的大规模交换,而那些被损耗、被浪费的部分,则统统被合理地计算为“成本”,加在最后的价格里面

用“浪费”换“高质量”,值得吗?

用一定的浪费去换取效率,让我们也可以更轻松地买到更便宜的食物,的确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对我们已过上好日子的人来说,浪费点儿食物好像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事实也证明,人群对于食物浪费的态度,与其经济条件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世界粮农组织2011年的调查报告表明,那些“不太在意食品浪费”的、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人群,的确浪费掉了更多的食物。

2016年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有60%的人承认,为了新鲜而丢弃还能的食物是“可以接受的”,而收入越高的人群,则更倾向于选择“新鲜”。

说白了,“浪费食物”对于个人而言,就是一个优先级的问题;而对于整个食品产业而言,这也是用更高的代价——不管是远距离运输生鲜,还是扔掉卖相不好的、留下好的——去满足“有追求”的那一小部分人(有时候必须承认,你和我都在那一“小部分人”里面)。

但是,食品损耗在经济上听起来合理,却绕不过两个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分配问题。

- 农业生产是人类对水资源消耗最大、最集中的部门;

- 耕地的扩展,对原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十分显著;

- 在农业生产和运输中,亦会消耗掉大量的能源,排放出温室气体,加剧地球生态的负担;

- 废弃掉的食物,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作了化肥或者饲料,大部分都成为了填埋的垃圾。

美国每年有接近25%的水资源被耗在了浪费掉的食物上;为了生产这部分最后被丢掉的食物,所排出的温室气体有120亿立方米,相当于两千万辆轿车一年的排放量。而中国每年浪费掉的食物所用掉的水资源,能抵得上加拿大一个国家的水资源消耗量。

而在我们追求吃好、吃鲜的同时,还有大量的人甚至都吃不饱。经济的发展、食物“成本”的损耗,仅仅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我们的上一代人或许还记得那些吃不饱饭的日子,舍不得丢掉剩下的饭菜,反而还要遭到年轻人的嘲笑。但那样的日子,或者说那些人,离我们或许也不远。

如何减少食品浪费?

如何解决生产、分配、资源利用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我们叹息着“可惜”就能节约下来的,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将食品浪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比如,一些国家已经出台了法律,鼓励或者规定零售企业将滞销的食物分配给福利部门;而欧美国家的“食品银行”(food bank)等慈善组织,也会回收一部分不适合出售的食物,送给需要的人。在欧洲,有告诉人们哪里有打折临期食品出售的app,鼓励人们“捡便宜”,减少食品在零售端的浪费。

食品银行的工作 | GPN

美国一些州的政府部门正在研究新的保质期规定,例如区分“sell by”(在XX之前出售,仅对商家有效),“use by”(在XX之前食用,不然有可能变质)和“best by”(在XX之前食用最好,但过了这个日子之后也可以食用、不必丢弃),让人们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丢弃行为。

而我们在消费的时候,也可以更加“环境友好”一些,比如,尽量选择本地、时令的食物,买合适的分量,尽可能的避免过度包装、过度加工的食品,避免囤货,等等。

说实话,在收入上去了之后,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吃新鲜的食物,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我们也可以在消费的时候,尽量做出更好、更合理的选择,让我们自己的选择去影响到商家和生产者

总之,我是不介意回家的时候去超市扫打折生鲜,你呢?

作者:李子

编辑:Luna

来源:果壳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微信:SquirrelClub

微博: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是一家以推动科学传播行业发展为己任

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于2008年4月。我们大家都希望像松鼠

一样,帮助公众剥开科学的坚果,分享科学的美妙。

喜欢记得点“在看”

 
 
全世界出产的食物有1/4都被浪费了_中华健康网

全世界出产的食物有1/4都被浪费了

   日期:2019-11-25     作者:责任编辑NO。谢兰花0258    浏览:2256    评论:0    
核心提示:前一阵,一条关于“某生鲜店大量丢弃食品,甚至不让人捡走”的微博火了。虽然,超市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新鲜,扔掉卖不掉的临期食

前一阵,一条关于“某生鲜店大量丢弃食品,甚至不让人捡走”的微博火了。虽然,超市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新鲜,扔掉卖不掉的临期食物,是完全合乎规定的行为,毕竟过了保质期的食物有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隐患,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然而,大量的食物被白白浪费,还是让各路围观群众扼腕叹息。

微博截图

也并不是只有这家生鲜店而已。各类餐饮、门店都存在着食物浪费的现象。

微博截图

如果你觉得这就已经足够浪费了,那可能你还没有看到真正触目惊心的数字——在美国,有30%-40%生产出来的食物,最后被丢弃,成为垃圾。

2009年,美国卫生研究所生物建模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数学建模的手段,通过计算食品产量和人口能量消耗,估算出美国平均每人每天会浪费掉1400 kcal的食物。而这个数字在最近40年增长了50%。

全世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食物浪费的情况也都不容乐观。在英国,这个数字是25%;而在中国,官方并没有公布具体的数字,但根据一些研究报告,中国生产出来的水果和蔬菜,大约有15%-20%没能最后到消费者手里;整个供应链大概会浪费掉20%左右的粮食。而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11年的估计,全世界生产出来的食品里,大约有四分之一没有被最终消费,以各种形式被浪费或者损耗掉。

美国人通常都会对食物保持良好的态度,比如我们在国内聚餐吃饭,许多时候还会剩下小半桌食物;而许多美国人,哪怕半包薯条也要打包带走。但从本质上来讲,美国却是一个非常浪费的国家——绝大多数时候,这种浪费根本看不见。许多食物不是被人们有意“扔掉”的,而我们可能根本感受不到那种“可惜”。

浪费是经济规律?

人们当然会觉得,“好好的东西倒掉多可惜”,不过经济规律总是与这样的愿望背道而驰——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在美国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时期,许多人吃不饱饭,而奶农却把牛奶白白倒掉的故事。

这在历史上其实是1933年的威斯康辛奶农抗议事件——经济的崩溃导致供应紧缩、牛奶价格急剧下降,奶农为了争取定价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抗议活动,而“浪费牛奶”就是其中之一

奶农倒掉牛奶 | wpr.org

这样的一种情况在现在也时有发生。2016年1-8月份,美国牛奶产量大大超过了需求,奶农们只好倒掉了接近43万加仑(约1.6亿升,差不多16万吨)牛奶,而这个产量过剩,来源于两年前的一次牛奶涨价。

从经济学上讲,虽然市场“看不见的手”能长期让供需平衡,但短期的波动依然会造成供需关系的变化,滞销的食物自然会被丢弃。一些供过于求的食品,甚至早早地就烂在了地里——将它们收上来再运到市场上的成本已经超过了它的价钱。

大量的浪费发生在家里

但是,拿古典经济学的“市场规律”来解释“不可避免”的浪费,只能说是看到了事情的一部分而已。实际上,在正常的经济运行中,由于供需关系的变化而浪费的食物并不占大部分。

美国农业部的研究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零售端,因为滞销、过了保质期而不得不被丢弃的食品,只占所有食品的2%,其中大部分都是新鲜蔬菜和乳制品。主要的原因是库存管理不善,以及季节性/节庆后的商品过时而不得不被丢弃(例如感恩节、圣诞节之后没有被卖出去的南瓜、甜点和火鸡)。

而消费者买回去因为“没吃掉”而被扔掉的东西,占到了总食品供应的1/4。前面提到的牛奶,大约有1/3都在家里被倒掉了。食品过度囤积、在家里放坏的食物数量相当巨大,因为过期而被丢掉的食物也很多。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人类学学者在研究家庭垃圾的时候发现,人们经常会大量购买单一的食物(很大程度上是促销或者图便宜买“家庭装”的后果),结果高估自己的食量,吃不完进了垃圾堆。

除了容易放坏的食物以外,不常用的调料、冲动购买的零食之类也十分容易被浪费。他们还在垃圾堆里发现了大量整个的莴苣,以及吃了一半的外卖。

或许这也不是我们自己的错。食品“保质期”这个概念,实际上一直非常模糊。保质期并不是说一个食物过了某个日期就立马坏掉,而是厂家对责任的界定和估算——在这个日期之前,食物变质能够算作“小概率事件”,厂商需要负责。但大部分食物何时吃最好、何时可以吃、是否变质,都不存在绝对的判断标准;也有大量完全正常的食物,因为“保质期到了”而被丢弃

更多的浪费,则发生在餐饮服务行业。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菜单上的菜都有供应,餐馆需要提前准备的食物不仅量很大、而且种类繁多;客流但凡有个波动、或者点某个菜的频率发生明显的变化,就会出现原材料无法消耗而被浪费的情况。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食品安全,扔掉是十分正常的选择。菜单越丰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快餐店常用的促销手段——加1元升级超大杯可乐和薯条之类,也会在消费的时候产生大量的食品垃圾。

作为“成本”的浪费

除了零售端和家庭的食品浪费,还有许多浪费出现在供应链更远端的地方,发生在“食品供应”出现在市场上之前。

从农场到运输到加工环节,有相当多的食物都被当做“成本”而丢弃。许多“卖相不好”的蔬菜水果,甚至过不了农场这一关,直接就留在了树上或者地里。

储存和运输的环节的消耗同样也是十分惊人的。越是新鲜的食物,就越容易受到交通运输的损耗,也十分容易在这些环节受到各种污染的影响而无法进入销售环节。

随着生产和销售环节的专业化、细化以及机械化,这样的损耗会慢慢的变多。有研究统计,上市的食品平均会经过33道不同的工序转手,才会被消费者看见。越是长距离的运输,越是“高端”的储存与筛选,这样的损耗就越多。比如,在“有机食品区”陈列的干净漂亮的圆白菜,很可能只有它原本重量的一半,其它可以食用的部分都被丢弃了。新鲜苹果变成苹果汁或者果酱的过程,也会丢弃掉大约20%的可食用部分。

这几乎是现代生产形式带来的必然结果。机器的参与虽然大大地提升了效率,但消耗率也会提高。为了尽可能筛选出“合格”的产品,肯定会误伤那些可完全正常消费的食物。贸易的发展和运输手段的提升,必然会带来商品的大规模交换,而那些被损耗、被浪费的部分,则统统被合理地计算为“成本”,加在最后的价格里面

用“浪费”换“高质量”,值得吗?

用一定的浪费去换取效率,让我们也可以更轻松地买到更便宜的食物,的确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对我们已过上好日子的人来说,浪费点儿食物好像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事实也证明,人群对于食物浪费的态度,与其经济条件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世界粮农组织2011年的调查报告表明,那些“不太在意食品浪费”的、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人群,的确浪费掉了更多的食物。

2016年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有60%的人承认,为了新鲜而丢弃还能的食物是“可以接受的”,而收入越高的人群,则更倾向于选择“新鲜”。

说白了,“浪费食物”对于个人而言,就是一个优先级的问题;而对于整个食品产业而言,这也是用更高的代价——不管是远距离运输生鲜,还是扔掉卖相不好的、留下好的——去满足“有追求”的那一小部分人(有时候必须承认,你和我都在那一“小部分人”里面)。

但是,食品损耗在经济上听起来合理,却绕不过两个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分配问题。

- 农业生产是人类对水资源消耗最大、最集中的部门;

- 耕地的扩展,对原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十分显著;

- 在农业生产和运输中,亦会消耗掉大量的能源,排放出温室气体,加剧地球生态的负担;

- 废弃掉的食物,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作了化肥或者饲料,大部分都成为了填埋的垃圾。

美国每年有接近25%的水资源被耗在了浪费掉的食物上;为了生产这部分最后被丢掉的食物,所排出的温室气体有120亿立方米,相当于两千万辆轿车一年的排放量。而中国每年浪费掉的食物所用掉的水资源,能抵得上加拿大一个国家的水资源消耗量。

而在我们追求吃好、吃鲜的同时,还有大量的人甚至都吃不饱。经济的发展、食物“成本”的损耗,仅仅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我们的上一代人或许还记得那些吃不饱饭的日子,舍不得丢掉剩下的饭菜,反而还要遭到年轻人的嘲笑。但那样的日子,或者说那些人,离我们或许也不远。

如何减少食品浪费?

如何解决生产、分配、资源利用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我们叹息着“可惜”就能节约下来的,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将食品浪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比如,一些国家已经出台了法律,鼓励或者规定零售企业将滞销的食物分配给福利部门;而欧美国家的“食品银行”(food bank)等慈善组织,也会回收一部分不适合出售的食物,送给需要的人。在欧洲,有告诉人们哪里有打折临期食品出售的app,鼓励人们“捡便宜”,减少食品在零售端的浪费。

食品银行的工作 | GPN

美国一些州的政府部门正在研究新的保质期规定,例如区分“sell by”(在XX之前出售,仅对商家有效),“use by”(在XX之前食用,不然有可能变质)和“best by”(在XX之前食用最好,但过了这个日子之后也可以食用、不必丢弃),让人们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丢弃行为。

而我们在消费的时候,也可以更加“环境友好”一些,比如,尽量选择本地、时令的食物,买合适的分量,尽可能的避免过度包装、过度加工的食品,避免囤货,等等。

说实话,在收入上去了之后,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吃新鲜的食物,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我们也可以在消费的时候,尽量做出更好、更合理的选择,让我们自己的选择去影响到商家和生产者

总之,我是不介意回家的时候去超市扫打折生鲜,你呢?

作者:李子

编辑:Luna

来源:果壳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微信:SquirrelClub

微博: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是一家以推动科学传播行业发展为己任

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于2008年4月。我们大家都希望像松鼠

一样,帮助公众剥开科学的坚果,分享科学的美妙。

喜欢记得点“在看”

 
打赏
 
更多>同类要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要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