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科普,牡丹皮的副作用科普药效用法图片

2017-09-27 02:09:33  阅读:7599 来源:本站原创许慧欣

【别名】

牡丹根皮(《纲目》),丹皮(《本草正》),丹根(《贵州民间方药集》)。

【药用部位】

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

【成份】

根含牡丹酚、牡丹酚甙、牡丹酚原甙、芍药甙。尚含挥发油0.15~0.4%及植物甾醇等。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和血,消瘀。治热入血分,发斑,惊痫,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癥瘕,痈疡,扑损。

①《本经》:"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②《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③《药性论》:"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④《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⑤《珍珠囊》:"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

⑥《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癥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⑦《医学入门》:"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

⑧《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

【选方】

①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牡丹皮、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木香、麻黄(去根、节)。上六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牡丹汤)

②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两,干漆(烧烟尽)半两。水二钟,煎一钟服。(《诸证辨疑》)

③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④治胎前衄血:丹皮、黄芩、蒲黄、白芍、侧柏叶。共为细末,早米糊为丸。空心白汤下百丸。(《秘传内府经验女科》)

⑤治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牡丹皮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木通(锉、炒)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醋炙,去裙襕)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人,炒)。上七味粗捣筛。每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后各一。(《圣济总录》牡丹汤)

⑥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⑦治悬痈生于谷道之前,小便之后,初发甚痒,状如松子,-月赤肿如桃,迟治则破,而大小便皆从此出,先服国老汤不消者:牡丹皮、大黄、贝母、白芷、甘草、当归各五钱。共为细末,酒调服二钱,空心吃。(《本草汇言》将军散)

⑧治下部生疮,已决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⑨治金疮内漏,血不出:牡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千金方)

⑩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⑾疝气(觉气胀不能动)。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⑿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用牡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⒀伤损瘀血。用牡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个(熬过),同捣碎。每天早晨服一匙,温酒送下。

⒁刀伤后内出血。用牡丹皮研细,水冲服少许。瘀血自尿中排出。

⒂下部生疮(已破口)。取牡丹末一匙煎服。一天三次。

【临床应用】

①治疗高血压
取牡丹皮1~1.5两,水煎成120~150毫升,每日

【宜忌】

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菟丝子。"

②《古今录验方》:"忌胡荽。"

③《唐本草》:"畏贝母、大黄。"

④《日华子本草》:"忌蒜。"

⑤《本经逢原》:"自汗多者勿用,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为其性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

⑥《得配本草》:"胃气虚寒,相火衰者,勿用。"
 
 
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科普,牡丹皮的副作用科普药效用法图片_中华健康网

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科普,牡丹皮的副作用科普药效用法图片

   日期:2017-09-2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许慧欣    浏览:7599    评论:0    
核心提示:【别名】 牡丹根皮(《纲目》),丹皮(《本草正》),丹根(《贵州民间方药集》)。 【药用部位】 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 【成份】

【别名】

牡丹根皮(《纲目》),丹皮(《本草正》),丹根(《贵州民间方药集》)。

【药用部位】

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

【成份】

根含牡丹酚、牡丹酚甙、牡丹酚原甙、芍药甙。尚含挥发油0.15~0.4%及植物甾醇等。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和血,消瘀。治热入血分,发斑,惊痫,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癥瘕,痈疡,扑损。

①《本经》:"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②《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③《药性论》:"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④《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⑤《珍珠囊》:"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

⑥《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癥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⑦《医学入门》:"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

⑧《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

【选方】

①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牡丹皮、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木香、麻黄(去根、节)。上六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牡丹汤)

②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两,干漆(烧烟尽)半两。水二钟,煎一钟服。(《诸证辨疑》)

③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④治胎前衄血:丹皮、黄芩、蒲黄、白芍、侧柏叶。共为细末,早米糊为丸。空心白汤下百丸。(《秘传内府经验女科》)

⑤治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牡丹皮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木通(锉、炒)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醋炙,去裙襕)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人,炒)。上七味粗捣筛。每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后各一。(《圣济总录》牡丹汤)

⑥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⑦治悬痈生于谷道之前,小便之后,初发甚痒,状如松子,-月赤肿如桃,迟治则破,而大小便皆从此出,先服国老汤不消者:牡丹皮、大黄、贝母、白芷、甘草、当归各五钱。共为细末,酒调服二钱,空心吃。(《本草汇言》将军散)

⑧治下部生疮,已决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⑨治金疮内漏,血不出:牡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千金方)

⑩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⑾疝气(觉气胀不能动)。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⑿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用牡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⒀伤损瘀血。用牡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个(熬过),同捣碎。每天早晨服一匙,温酒送下。

⒁刀伤后内出血。用牡丹皮研细,水冲服少许。瘀血自尿中排出。

⒂下部生疮(已破口)。取牡丹末一匙煎服。一天三次。

【临床应用】

①治疗高血压
取牡丹皮1~1.5两,水煎成120~150毫升,每日

【宜忌】

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菟丝子。"

②《古今录验方》:"忌胡荽。"

③《唐本草》:"畏贝母、大黄。"

④《日华子本草》:"忌蒜。"

⑤《本经逢原》:"自汗多者勿用,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为其性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

⑥《得配本草》:"胃气虚寒,相火衰者,勿用。"
 
打赏
 
更多>同类要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要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