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14张历史照片令亿万中国人流泪

2017-08-25 17:31:55  阅读:3894 来源:本站原创责任编辑NO。石雅莉

天安门和正阳门之间的区域被开发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广场不过百来年,它历次被改造、修整和扩建,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政治变迁。几乎所有的广场都是政治建筑,而有些广场,比一般的广场都更贴近政治。它存在于国徽上、纸币上、新闻联播里,在各家的影集、镜框和书桌玻璃板底下。

天安门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广场,源于1914年。而在此之前,天安门前只是一块封闭的T形宫廷广场。天安门前身叫承天门,落成于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是明清两朝举办重大庆典和向全国发布政令的重要场所,也代表着皇权的威严。

晚清,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安门广场被当成了入侵者屯兵耀武之地。图为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在北京天安门前举行皇宫占领式。这可能是最早的一张天安门照片了。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进北京在天安门前举行占领皇宫的仪式。

北平天安门城楼高挂“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大幅标语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在天安门城楼上以宣统皇帝(溥仪)名义发布退位诏书。1914年5月,北洋政府的朱启钤启动了改造旧都城计划。拆除天安门前千步廊、修筑沥青路、拆除瓮城等,原本封闭的宫廷广场变成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开放空间,威严、神秘的皇权被消解。北平天安门城楼高挂“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大幅标语。注意,华表柱早已存在了。

正因朱启钤对天安门广场进行的第一次改造,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才可能在天安门广场上展开。由于不满北洋政府在一战后“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数千学生云集天安门广场附近,打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要求政府作出回应。此后,游行示威成为北京城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情,而天安门广场也几乎成了必到之地。

五四运动爆发,爱国青年在天安门前游行。

1929年,孙中山的灵榇经过天安门前。天安门上挂了孙中山的照片,这是天安门第一次挂个人照片。

1937年,日寇占领下的北京,日本人在天安门上写着“建设东亚新秩序”。

1945年抗战胜利后,那时蒋介石的照片也被挂上了天安门。

1949年后,天安门广场的符号意义被进一步强化,成为新中国宣扬意识形态、举办大规模庆典、阅兵及开展外交的重要场所。而开国大典,只是一个序幕。1949年10月1日,这不仅对天安门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天安门城楼上破天荒地挂上了外国人的照片。毕竟那时候苏联是中国的老大哥,新中国很多方面还得靠这位老大哥。 图为北京儿童向斯大林像敬礼。

在1950年代,天安门广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建,狭窄的广场从此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天安门大方块(Tiananmen square)。而数次的改造扩建,无一不是以政治为核心。1950年,因广场旗杆与天安门之间的距离不够将来要过游行队伍的宽度,天安门前的华表和石狮子被移动了6米,这曾引起建筑学家梁思成的不满。画面远处广场上的中华门,曾是明清民国三朝的国门象征,分别叫大明门、大清门、中华门。1959为扩建天安门广场,中华门被拆除。如今是毛主席纪念堂一带。

1976年周恩来逝世,人民群众自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前悼念周恩来,并声讨“四人帮”。

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时的天安门全景。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天安门广场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改建——修建毛泽东纪念堂。这个曾在天安门城楼上接受众人崇拜的领导人,最后来到广场中央为自己的时代画上了一个句号。图为改建完成后的天安门全景。

新中国对天安门广场的历次扩建与修改,完成了对广场政治含义的强化。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最有意义”的地方。但天安门广场44万平方米的空间没有给游客提供遮阴避暑的地方。左图为在天安门广场上郑重合影的小孩,右图为坐在广场栏杆上休息的游客。

开放带来的社会的变迁也在广场上找到注脚。图为1983年,天安门广场,刚刚购买了洗衣机的市民。 穿过广场应该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抄近路。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新闻记者在天安门广场上采访中国民众,战士(左一)双手插兜的放松状态表明了他不是一位执勤者,而是一位来到天安门的游客,这个时候政府还会倡议普通群众“不要围观外宾”,但使用摄像机的外宾,还是会引起人群的兴趣。

 
 
天安门14张历史照片令亿万中国人流泪_中华健康网

天安门14张历史照片令亿万中国人流泪

   日期:2017-08-2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责任编辑NO。石雅莉    浏览:3894    评论:0    
核心提示:天安门和正阳门之间的区域被开发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广场不过百来年,它历次被改造、修整和扩建,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政治变迁。几乎所

天安门和正阳门之间的区域被开发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广场不过百来年,它历次被改造、修整和扩建,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政治变迁。几乎所有的广场都是政治建筑,而有些广场,比一般的广场都更贴近政治。它存在于国徽上、纸币上、新闻联播里,在各家的影集、镜框和书桌玻璃板底下。

天安门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广场,源于1914年。而在此之前,天安门前只是一块封闭的T形宫廷广场。天安门前身叫承天门,落成于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是明清两朝举办重大庆典和向全国发布政令的重要场所,也代表着皇权的威严。

晚清,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安门广场被当成了入侵者屯兵耀武之地。图为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在北京天安门前举行皇宫占领式。这可能是最早的一张天安门照片了。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进北京在天安门前举行占领皇宫的仪式。

北平天安门城楼高挂“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大幅标语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在天安门城楼上以宣统皇帝(溥仪)名义发布退位诏书。1914年5月,北洋政府的朱启钤启动了改造旧都城计划。拆除天安门前千步廊、修筑沥青路、拆除瓮城等,原本封闭的宫廷广场变成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开放空间,威严、神秘的皇权被消解。北平天安门城楼高挂“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大幅标语。注意,华表柱早已存在了。

正因朱启钤对天安门广场进行的第一次改造,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才可能在天安门广场上展开。由于不满北洋政府在一战后“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数千学生云集天安门广场附近,打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要求政府作出回应。此后,游行示威成为北京城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情,而天安门广场也几乎成了必到之地。

五四运动爆发,爱国青年在天安门前游行。

1929年,孙中山的灵榇经过天安门前。天安门上挂了孙中山的照片,这是天安门第一次挂个人照片。

1937年,日寇占领下的北京,日本人在天安门上写着“建设东亚新秩序”。

1945年抗战胜利后,那时蒋介石的照片也被挂上了天安门。

1949年后,天安门广场的符号意义被进一步强化,成为新中国宣扬意识形态、举办大规模庆典、阅兵及开展外交的重要场所。而开国大典,只是一个序幕。1949年10月1日,这不仅对天安门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天安门城楼上破天荒地挂上了外国人的照片。毕竟那时候苏联是中国的老大哥,新中国很多方面还得靠这位老大哥。 图为北京儿童向斯大林像敬礼。

在1950年代,天安门广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建,狭窄的广场从此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天安门大方块(Tiananmen square)。而数次的改造扩建,无一不是以政治为核心。1950年,因广场旗杆与天安门之间的距离不够将来要过游行队伍的宽度,天安门前的华表和石狮子被移动了6米,这曾引起建筑学家梁思成的不满。画面远处广场上的中华门,曾是明清民国三朝的国门象征,分别叫大明门、大清门、中华门。1959为扩建天安门广场,中华门被拆除。如今是毛主席纪念堂一带。

1976年周恩来逝世,人民群众自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前悼念周恩来,并声讨“四人帮”。

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时的天安门全景。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天安门广场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改建——修建毛泽东纪念堂。这个曾在天安门城楼上接受众人崇拜的领导人,最后来到广场中央为自己的时代画上了一个句号。图为改建完成后的天安门全景。

新中国对天安门广场的历次扩建与修改,完成了对广场政治含义的强化。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最有意义”的地方。但天安门广场44万平方米的空间没有给游客提供遮阴避暑的地方。左图为在天安门广场上郑重合影的小孩,右图为坐在广场栏杆上休息的游客。

开放带来的社会的变迁也在广场上找到注脚。图为1983年,天安门广场,刚刚购买了洗衣机的市民。 穿过广场应该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抄近路。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新闻记者在天安门广场上采访中国民众,战士(左一)双手插兜的放松状态表明了他不是一位执勤者,而是一位来到天安门的游客,这个时候政府还会倡议普通群众“不要围观外宾”,但使用摄像机的外宾,还是会引起人群的兴趣。

 
打赏
 
更多>同类要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要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