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治疗方法和技巧 多种方法和技巧治慢性肾炎

2018-03-30 01:36:28  阅读:2177 来源:本站原创王海珍

  治疗慢性肾炎,对于每一位慢性肾炎患者来说,这都是必要要了解的。因为多了解慢性肾炎的治疗,才能对患者知道自己应该适合哪一种治疗方法。那慢性肾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慢性肾炎治疗方法

  在医学上有许多治疗慢性肾炎的方法,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些治疗方法吧。毕竟这对我们还是很多帮助的。

  1.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

  高血压和尿蛋白是加速肾小球硬化、促进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是两个重要的环节。慢性肾炎常有钠水潴留引起容量依赖性高血压,故高血压患者应限盐(NaCl<6g/d);可选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

  Ccr<30ml/min时,噻嗪类无效应改用袢利尿剂,但一般不宜过多、长久使用。ACEI或ARB除具有降低血压作用外,还有减少尿蛋白和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肾脏保护作用,为慢性肾炎治疗高血压和/或减少尿蛋白的首选药物。通常要达到减少尿蛋白的目的,应用剂量常需高于常规的降压剂量。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ACEI或ARB要防止高血钾,血肌酐大于264μmol/L(3mg/d1)时务必严密监测血肌酐、血钾,防止副作用发生。

  除了上面的控制高血压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将上面的方法联合在一起治疗,或者选择一些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

  2.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入量

  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患者应限制蛋白及磷的入量,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或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

  3.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鉴于慢性肾炎包括多种疾病,故此类药物是否应用,宜区别对待。但患者肾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受损,肾脏体积正常,病理类型较轻(如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早期膜性肾病等),尿蛋白较多,如无禁忌者可试用,无效者逐步撤去。

  4.抗凝、纤溶及抗血小板解聚药物

  此类药物可抑制纤维蛋白形成、血小板聚集,降低补体活性,但疗效不肯定。

  5.避免加重肾脏损害的因素

  慢性肾炎的患者,在平时生活的时候还要多加注意生活洗过,避免出现一些感染或者劳累的情况,这些可能导致肾功能恶化。

  慢性肾炎的药物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慢性肾炎,它是指由不同原因、不同病理所构成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它的特点是病程长(超过一年),病情进展缓慢,症状可轻可重,最终进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变进展的速度固然主要取决于其病理类型,但正确的治疗和保养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对慢性肾炎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来减慢肾功能的恶化,改善或减轻临床症状,防治严重的并发症,并不是一味以消除血尿、蛋白尿为目标。这里着重介绍慢性肾炎的药物治疗。

  一、积极控制高血压

  大多数慢性肾炎病人会发生高血压,而全身的高血压又会加重肾小球的高压力、高灌注和高滤过,导致肾小球进行性损伤。为了防止这种恶性循环,积极控制高血压是治疗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因此,慢性肾炎病人要有“把降压进行到底”的决心,力争把血压控制到理想水平。当尿蛋白≥1克/天,血压应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当尿蛋白<1克/天,血压可放宽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以下几种。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这一类药物以其许多优点目前已被作为首选的降压药物。用一般的降压药物虽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但不一定就能降低肾小球内血管压力;而ACEI在降低全身高血压的同时,还能降低肾小球内的高压力、高灌注和高滤过;同时还起到减少蛋白尿、减轻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的作用。

  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这类药物是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受体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从而达到降压目的。它的降血压情况与ACEI类药物类似,而且从实验研究和已有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它具有与ACEI相似的肾保护作用。它的副作用亦有高血钾、血管神经性水肿(罕见),但由于没有咳嗽的副作用而优于ACEI,因此特别适用于ACEI引起的不能忍受的咳嗽者。同样,妊娠、高钾血症及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禁用。这类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等。

  自大肠粘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称为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常见血便或粘液脓血便,大便形状或习惯发生改变,腹痛,腹部包块等。

  大肠大体分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等几段,各部均可见肿瘤发生。在整个结肠中,癌瘤发生于直肠或直肠乙状结肠连接部者约占50%。原发直肠癌主要靠潜血检查、肛门指诊,直肠乙状结肠镜及活检诊断。钡灌肠用于乙状结肠,少用于直肠。以直肠癌为例,初诊症状常为排便习惯和粪便性质的改变:便频、粘液便、腹泻占67.5%,便血65.2%,肛门坠痛、里急后重、便秘、腹痛亦不少见。病变继续进展,每日排便可达10次以上,且有持续性的里急后重和便后排不尽感,甚至肛门失禁流出粘液和恶臭脓血。肿瘤浸润较深和感染较重时,局部有剧痛,常有贫血。肿瘤发展到肠管一周时引起肠管狭窄,初期排便次数增多,但粪便量少,或为细扁的成形便,或为带血粘液便,狭窄较重时才出现肠梗阻。

  长期不规律饮食会造成“肠易激综合征”。如果病程已经比较长了(半年以上),这有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这是结肠的一种功能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大便不成型,次数增多,腹胀等等。这些症状多在食物刺激(如饮酒),或不规律生活(如熬夜),或情绪波动等情况下加重。大便的不正常只在白天发生。夜晚入睡以后就一切正常。

  此外,发现大便习惯改变,或大便规律改变应鉴别痔疮、直肠癌和直肠息肉。

  痔疮

  痔疮是一种大家耳熟能详的疾病了,发病率也很高,素有“十人九痔”之说。是指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周围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主要症状为便血、如果伴有血栓会发生疼痛,同样痔核增大后可导致大便变细。痔疮出血是因排便时大便擦伤肛门周围的静脉团所致,血液随着大便排出后滴下来的多为鲜血,血液与粪便是不相混合的,大多数没有粘液粘连。

  直肠癌

  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早期常无明显症状。直肠癌患者的大便常伴有血液、粘液,与浓液有粘连,而且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大便的次数增多,便细,肛门常有刺激症状,常想大便,就是平时所说的里急后重现象。直肠癌患者还会出现全身症状的改变,如短期内明显消瘦、贫血等。

  直肠息肉

  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腺瘤、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

  3. 钙离子拮抗剂

  临床上也较常用。钙离子拮抗剂能扩张周围小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使全身血压下降。最近有报道认为钙离子拮抗剂如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波依定)等具有一定的延缓肾功能进展的肾保护作用。但它没有减少蛋白尿的作用。为了避免血压日夜波动,最好用上面提到的长效制剂,这类药物副作用小,常见的是引起下肢轻、中度水肿,此外还有面部潮红、头痛、心跳加快等。

  4. 利尿剂

  对有明显的水钠潴留的病人应该使用利尿剂;若是用ACEI效果不理想可以加用利尿剂以加强降压效果。如果病人肾功能好可以选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但如果肾功能差(肾小球滤过率<25毫升/分钟)、水肿严重或噻嗪类药物疗效差或无效,这时应改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速尿)。使用中要注意电解质紊乱、高凝状态出现、增高血脂和血糖水平等副作用。

  5. β受体阻滞剂

  这类药物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能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心排血量和血浆肾素活性,因此对肾素依赖性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虽然它可以降低心排血量,但不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是某些药物如氨酰心安,它的脂溶性低且从肾脏排泄,因此在肾功能不全时应该调整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另外,对同时合并房室传导阻滞、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或哮喘的病人不宜使用。

  6. α受体阻滞剂

  如哌唑嗪等,能够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它的常见不良反应为体位性低血压,尤其是第一次服药的时候容易发生,因此首次服药时最好在临睡前药量减半服用,并尽量避免夜间起床;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至治疗剂量。

  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决定是单用还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应用。病人一定要根据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做到坚持用药、合理用药。

  二、抗凝药和血小板解聚药物

  研究发现肾小球内凝血在肾炎中起了重要作用。如果病人有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25克/升),有明确的高凝状态和某些容易发生高凝状态的病理类型,可较长时间应用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物。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潘生丁、阿司匹林,抗凝药物有肝素、华法林等,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保肾康片亦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张微血管等作用。

  三、对伴有的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除了饮食控制以外,常需用一类叫做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药物。它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从而达到降脂作用,预防肾小球硬化。常用的有氟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

  少数慢性肾炎氮质血症特别是高龄的病人合并有高尿酸血症。这时增加尿量和使尿液碱化就十分重要,另外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但是不宜使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四、关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对于慢性肾炎病人使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一般不主张应用。有人认为如果肾功能正常或仅是轻度受损,肾脏的体积也是正常的,而且24小时尿蛋白≤2.0克,病理类型是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轻微肾小球病变等,如果没有药物的禁忌证可以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果无效应该逐步地把药撤去。

  五、中成药

  病人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如肾康宁等中成药。

  俗话说,肾脏病三分治,七分养。慢性肾炎更是如此,它的进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自己的保养。因此除了上面提到的药物治疗外,合理的饮食治疗,避免劳累、感染,不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保持心情舒畅都是十分重要的。慢性肾炎的患者们,为了让肾脏慢一点衰老,行动起来吧。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于慢性肾炎的一些治疗方法以及药物治疗慢性肾炎的方法。如果你是一名慢性肾炎患者的话,不妨试一试这些方法的作用吧,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不过小编还要提醒的是,必须要在医生的看护下进行治疗哦。

 
 
慢性肾炎治疗方法和技巧 多种方法和技巧治慢性肾炎_中华健康网

慢性肾炎治疗方法和技巧 多种方法和技巧治慢性肾炎

   日期:2018-03-3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海珍    浏览:2177    评论:0    
核心提示:  治疗慢性肾炎,对于每一位慢性肾炎患者来说,这都是必要要了解的。因为多了解慢性肾炎的治疗,才能对患者知道自己应该适合哪

  治疗慢性肾炎,对于每一位慢性肾炎患者来说,这都是必要要了解的。因为多了解慢性肾炎的治疗,才能对患者知道自己应该适合哪一种治疗方法。那慢性肾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慢性肾炎治疗方法

  在医学上有许多治疗慢性肾炎的方法,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些治疗方法吧。毕竟这对我们还是很多帮助的。

  1.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

  高血压和尿蛋白是加速肾小球硬化、促进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是两个重要的环节。慢性肾炎常有钠水潴留引起容量依赖性高血压,故高血压患者应限盐(NaCl<6g/d);可选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

  Ccr<30ml/min时,噻嗪类无效应改用袢利尿剂,但一般不宜过多、长久使用。ACEI或ARB除具有降低血压作用外,还有减少尿蛋白和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肾脏保护作用,为慢性肾炎治疗高血压和/或减少尿蛋白的首选药物。通常要达到减少尿蛋白的目的,应用剂量常需高于常规的降压剂量。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ACEI或ARB要防止高血钾,血肌酐大于264μmol/L(3mg/d1)时务必严密监测血肌酐、血钾,防止副作用发生。

  除了上面的控制高血压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将上面的方法联合在一起治疗,或者选择一些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

  2.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入量

  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患者应限制蛋白及磷的入量,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或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

  3.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鉴于慢性肾炎包括多种疾病,故此类药物是否应用,宜区别对待。但患者肾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受损,肾脏体积正常,病理类型较轻(如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早期膜性肾病等),尿蛋白较多,如无禁忌者可试用,无效者逐步撤去。

  4.抗凝、纤溶及抗血小板解聚药物

  此类药物可抑制纤维蛋白形成、血小板聚集,降低补体活性,但疗效不肯定。

  5.避免加重肾脏损害的因素

  慢性肾炎的患者,在平时生活的时候还要多加注意生活洗过,避免出现一些感染或者劳累的情况,这些可能导致肾功能恶化。

  慢性肾炎的药物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慢性肾炎,它是指由不同原因、不同病理所构成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它的特点是病程长(超过一年),病情进展缓慢,症状可轻可重,最终进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变进展的速度固然主要取决于其病理类型,但正确的治疗和保养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对慢性肾炎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来减慢肾功能的恶化,改善或减轻临床症状,防治严重的并发症,并不是一味以消除血尿、蛋白尿为目标。这里着重介绍慢性肾炎的药物治疗。

  一、积极控制高血压

  大多数慢性肾炎病人会发生高血压,而全身的高血压又会加重肾小球的高压力、高灌注和高滤过,导致肾小球进行性损伤。为了防止这种恶性循环,积极控制高血压是治疗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因此,慢性肾炎病人要有“把降压进行到底”的决心,力争把血压控制到理想水平。当尿蛋白≥1克/天,血压应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当尿蛋白<1克/天,血压可放宽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以下几种。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这一类药物以其许多优点目前已被作为首选的降压药物。用一般的降压药物虽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但不一定就能降低肾小球内血管压力;而ACEI在降低全身高血压的同时,还能降低肾小球内的高压力、高灌注和高滤过;同时还起到减少蛋白尿、减轻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的作用。

  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这类药物是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受体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从而达到降压目的。它的降血压情况与ACEI类药物类似,而且从实验研究和已有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它具有与ACEI相似的肾保护作用。它的副作用亦有高血钾、血管神经性水肿(罕见),但由于没有咳嗽的副作用而优于ACEI,因此特别适用于ACEI引起的不能忍受的咳嗽者。同样,妊娠、高钾血症及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禁用。这类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等。

  自大肠粘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称为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常见血便或粘液脓血便,大便形状或习惯发生改变,腹痛,腹部包块等。

  大肠大体分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等几段,各部均可见肿瘤发生。在整个结肠中,癌瘤发生于直肠或直肠乙状结肠连接部者约占50%。原发直肠癌主要靠潜血检查、肛门指诊,直肠乙状结肠镜及活检诊断。钡灌肠用于乙状结肠,少用于直肠。以直肠癌为例,初诊症状常为排便习惯和粪便性质的改变:便频、粘液便、腹泻占67.5%,便血65.2%,肛门坠痛、里急后重、便秘、腹痛亦不少见。病变继续进展,每日排便可达10次以上,且有持续性的里急后重和便后排不尽感,甚至肛门失禁流出粘液和恶臭脓血。肿瘤浸润较深和感染较重时,局部有剧痛,常有贫血。肿瘤发展到肠管一周时引起肠管狭窄,初期排便次数增多,但粪便量少,或为细扁的成形便,或为带血粘液便,狭窄较重时才出现肠梗阻。

  长期不规律饮食会造成“肠易激综合征”。如果病程已经比较长了(半年以上),这有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这是结肠的一种功能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大便不成型,次数增多,腹胀等等。这些症状多在食物刺激(如饮酒),或不规律生活(如熬夜),或情绪波动等情况下加重。大便的不正常只在白天发生。夜晚入睡以后就一切正常。

  此外,发现大便习惯改变,或大便规律改变应鉴别痔疮、直肠癌和直肠息肉。

  痔疮

  痔疮是一种大家耳熟能详的疾病了,发病率也很高,素有“十人九痔”之说。是指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周围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主要症状为便血、如果伴有血栓会发生疼痛,同样痔核增大后可导致大便变细。痔疮出血是因排便时大便擦伤肛门周围的静脉团所致,血液随着大便排出后滴下来的多为鲜血,血液与粪便是不相混合的,大多数没有粘液粘连。

  直肠癌

  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早期常无明显症状。直肠癌患者的大便常伴有血液、粘液,与浓液有粘连,而且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大便的次数增多,便细,肛门常有刺激症状,常想大便,就是平时所说的里急后重现象。直肠癌患者还会出现全身症状的改变,如短期内明显消瘦、贫血等。

  直肠息肉

  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腺瘤、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

  3. 钙离子拮抗剂

  临床上也较常用。钙离子拮抗剂能扩张周围小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使全身血压下降。最近有报道认为钙离子拮抗剂如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波依定)等具有一定的延缓肾功能进展的肾保护作用。但它没有减少蛋白尿的作用。为了避免血压日夜波动,最好用上面提到的长效制剂,这类药物副作用小,常见的是引起下肢轻、中度水肿,此外还有面部潮红、头痛、心跳加快等。

  4. 利尿剂

  对有明显的水钠潴留的病人应该使用利尿剂;若是用ACEI效果不理想可以加用利尿剂以加强降压效果。如果病人肾功能好可以选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但如果肾功能差(肾小球滤过率<25毫升/分钟)、水肿严重或噻嗪类药物疗效差或无效,这时应改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速尿)。使用中要注意电解质紊乱、高凝状态出现、增高血脂和血糖水平等副作用。

  5. β受体阻滞剂

  这类药物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能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心排血量和血浆肾素活性,因此对肾素依赖性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虽然它可以降低心排血量,但不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是某些药物如氨酰心安,它的脂溶性低且从肾脏排泄,因此在肾功能不全时应该调整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另外,对同时合并房室传导阻滞、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或哮喘的病人不宜使用。

  6. α受体阻滞剂

  如哌唑嗪等,能够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它的常见不良反应为体位性低血压,尤其是第一次服药的时候容易发生,因此首次服药时最好在临睡前药量减半服用,并尽量避免夜间起床;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至治疗剂量。

  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决定是单用还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应用。病人一定要根据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做到坚持用药、合理用药。

  二、抗凝药和血小板解聚药物

  研究发现肾小球内凝血在肾炎中起了重要作用。如果病人有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25克/升),有明确的高凝状态和某些容易发生高凝状态的病理类型,可较长时间应用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物。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潘生丁、阿司匹林,抗凝药物有肝素、华法林等,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保肾康片亦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张微血管等作用。

  三、对伴有的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除了饮食控制以外,常需用一类叫做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药物。它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从而达到降脂作用,预防肾小球硬化。常用的有氟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

  少数慢性肾炎氮质血症特别是高龄的病人合并有高尿酸血症。这时增加尿量和使尿液碱化就十分重要,另外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但是不宜使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四、关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对于慢性肾炎病人使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一般不主张应用。有人认为如果肾功能正常或仅是轻度受损,肾脏的体积也是正常的,而且24小时尿蛋白≤2.0克,病理类型是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轻微肾小球病变等,如果没有药物的禁忌证可以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果无效应该逐步地把药撤去。

  五、中成药

  病人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如肾康宁等中成药。

  俗话说,肾脏病三分治,七分养。慢性肾炎更是如此,它的进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自己的保养。因此除了上面提到的药物治疗外,合理的饮食治疗,避免劳累、感染,不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保持心情舒畅都是十分重要的。慢性肾炎的患者们,为了让肾脏慢一点衰老,行动起来吧。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于慢性肾炎的一些治疗方法以及药物治疗慢性肾炎的方法。如果你是一名慢性肾炎患者的话,不妨试一试这些方法的作用吧,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不过小编还要提醒的是,必须要在医生的看护下进行治疗哦。

 
打赏
 
更多>同类要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要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