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春天随着天气的变化,很多疾病也都泛滥起来,比如流感,比如花粉过敏等等。那么我们在春季应该如何防病呢?春季防病吃什么好呢?今天三九养生堂的小编就来告诉你大家佛家是如何养生的,他们认为调“四大”能防百病,一起来看看吧。
佛家养生具有鲜明的特色,不仅重视人体内外环境的调节,还强调心灵智慧的提升。具体说来,主要有调四大、戒三毒、禁情欲、造善业、推素食、熏香茶、修禅定、练瑜伽等8种方式,分为身、心、灵三个层面。从身体层面来讲,调理“四大”最为关键。
他们认为,人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由地、水、火、风这四大要素组成,称为“四大”。所谓地大本质就是为坚性,不仅可以受持万物,而且人体的中的骨骼、肌肉、软组织等就属于地大。
水大,本质为湿性,有摄集作用,人体的血液、组织液等属于水大。火大,本质为暖性,有成熟作用,温度、食物转化的热量等属于火大。
风大,本质为动性,有生长作用,人的呼吸、腿的行走、手的抓举等属于风大。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曾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四大不调,则百病丛生。
如果出现火气不调,就会产生湿热缠身的症状,如果出现风气不调,那全身就会出现僵硬、毛孔闭塞的症状。
水气不调,会产生全身浮肿、呼吸短促的症状;土气(地气)不调,会产生四肢无力、上举困难的症状。
这与佛医理论正相契合,佛医学中,四大失调,便成为“病”;缺少任何一大,便成“死亡”;最后四大分散,终究归于“空”。下面,我来告诉大家如何调四大。
第一、饮食调理
佛家认为,四大与春夏秋冬相对应,饮食也应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调整。据《佛医经》所说,春三月有寒,需健脾养胃,粳米最为合适;夏三月有风,需养肺护表、健脾益胃,粳米、乳酪最为合适。
在生活中海油一些食物比如芋头、大豆等他们是属于偏于发散的,因此不适合食用,而秋三月有热,所以我们可以食用小米、黍等具有甘平润燥的食物,那些过于滋腻的食物我们最好少吃点。
冬三月风寒夹至,宜食用粳米、蚕豆、醍醐(奶酪中提炼出来的酥油)等。四季饮食有所取舍,不可偏颇,方为养生之大道。
第二,精神调理
四大疾病的治疗重在养心。从精神的层面来说,只有增加灵性层面的修养,才能使精、气、神、灵获得全面的健康。精神调养应放下压力,调理气机和培补精气。
向大家介绍一个入门小方法:端庄静坐,微闭双眼,将意念贯注到四大所主的脏腑,使精力充沛,血脉充盈。每日早晚练习片刻,可达到养心、养生的双重目的。
春季谨防四种过敏病
又是一年春来到,沉默了一个冬天的大地万物复苏,但也是各种病菌繁衍生长的季节,此时空气中弥漫着花粉、灰尘和细菌,对过敏症患者来说可不是什么快乐的事情。专家表示,春季过敏最常见的是皮肤和呼吸系统的过敏性疾病,消化系统以及眼部也可过敏。
皮肤过敏最常见
望京医院皮肤科主任李广瑞告诉记者,四种过敏疾病中,皮肤过敏居首。皮肤过敏医学上也称过敏性皮炎。
现在很多人因为生活习惯不科学,饮食不规律,很多人得了胃病。俗话说“胃好身体才好”,这说明胃对身体非常重要。而拥有一个健康有活力的胃是每个人的梦想,这样吃饭都香。我们平时应该如何通过饮食来养胃呢?下面小编根据不同的人群来教大家。
加班族如何养胃
白领们经常需要加班,别人吃饭的时候你工作,你吃饭的时候别人已经睡觉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和长期饥饿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出现溃疡。而胃肠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起恶心、胃胀、疼痛。加班、熬夜后,急于填饱肚子,睡前大量食物停留在胃肠中,容易引起肥胖和消化不良。
我们的生活要有规律,可以在办公室准备一些零食,如坚果,牛奶等,在该吃饭而不能吃饭的时候吃上一点,不要让胃处于空置的状态,等到下班后,再稍微吃一点。
瘦身族如何养胃
拥有“魔鬼”身材是很多年轻女性的梦想。但是如果盲目减肥,不仅得不到美丽的容颜,节食所带来的胃肠功能紊乱更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当出现厌食症状后,可能出现呕吐、便秘、甚至闭经的症状。胃里又没有可供消化的食物,在胃酸的强烈刺激下,引发慢性胃炎甚至溃疡。
水果蔬菜中确实富含大量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及纤维素,对靓丽皮肤和减肥有很大帮助,但食用也是有讲究的。
空腹时不能吃西红柿、柿子、橘子、山楂、香蕉;有胃溃疡和便秘的人不宜吃酸性水果,如杨梅、梅子、李子等;腹胃虚弱者最好不吃性寒的梨子、柚子、香蕉;有慢性胃病的朋友,要慎食含有鞣酸的水果,如柿子、葡萄等。
宵夜族如何养胃
对“宵夜族”来说,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护胃”的关键。应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生物种,早睡早起,三餐定时。
如果不得已熬夜加班,可适当吃些清淡的夜宵,如:牛奶麦片、皮蛋瘦肉粥,也可加一两个小点心,或吃些水果等食物。但是切记夜宵不能吃太多,更不宜吃那些煎炸过的油腻食物,同时还要注意,尽量不要喝咖啡、碳酸饮料或是酒。
开车族如何养胃
以车代步的白领平日总处在紧张环境中,身体过度疲劳,上下班一旦路况不好遭遇堵车更会产生焦躁情绪,所分泌的胃液的酸性会更强,而我们的胃没有被熔化的原因是因为有黏膜的保护,可是当受到压力时黏膜的保护作用减弱,导致了胃溃疡等疾病的产生。
若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胃,适度的运动和愉快的心情是不可缺少的。所以“驾车族”每天要尽量抽出半个小时来运动。特别推荐跑步、快走、爬山、跳绳等有氧运动。
大家都知道喝粥是最养胃的,下面小编给你推荐几款早餐养胃粥。
春季是气候转换的季节,空气中散布的细菌孢子和花粉等致过敏物质增多,不少花粉、粉尘都会随风飘到人体上,加上空气干燥,一些皮肤过敏的人在接触了花粉、某些食物、污染的空气等物质后,皮肤会出现红肿、丘疹、发痒、脱皮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水疱。
而呼吸道过敏是指一到春天,有的人就觉得鼻中发痒,喷嚏不断,这是由于散播在空气中的花粉刺激所致的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过敏性体质的人群接触到过敏原后产生的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两种。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也被叫做花粉症,有的人一接触到鲜花就发生过敏,轻者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泪,重者可诱发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
春天眼部过敏的人也不少。有的人一到春天就双眼奇痒,同时伴有结膜充血和轻度异物感,反复发作几年后,症状会逐渐加重,伴有畏光、灼热感,睑缘不时出现黏液样分泌物,这就是春季结膜炎的表现。
过敏性结膜炎是由于结膜暴露在外,与空气中的致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羽毛、感染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接触引起的,儿童和青少年发病较多,主要症状是眼痒,有时还伴有怕光、流泪和异物感。
此外,春季过敏还包括消化系统过敏,不少人在春天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预防过敏需彻底除螨
李广瑞指出,绝大部分的过敏起源于尘螨,因此彻底防螨是避免过敏的首要条件,尤其要关注卧室、家居中各种带纺织品的用品,如枕头,地毯等。
要把家里彻底清查一遍,看看哪里是致敏原聚集的地方,例如被褥、地毯、厨房、洗手间等潮湿的地方和空调过滤网,然后把它们清洗干净。
还要尽量少吃海鲜类的食物,海鲜类的食物一般是异性蛋白类食物,容易引发过敏。
少食辛辣食物,另外还有一些蔬菜也会引起过敏,如扁豆、毛豆、黄豆等豆类,蘑菇、木耳、竹笋及香菜、韭菜、芹菜等,在食用这些蔬菜时应该多加注意。
过敏性体质的人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要随便去闻花草;外出郊游时最好戴上帽子、口罩和穿长袖的衣物,尽量避免与花粉直接接触
治疗过敏切勿滥用药
李广瑞指出,治疗过敏,最常用的是抗过敏药。哮喘发作时可经口吸入止喘药。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要在医生的诊断下针对性应用,不可随意使用。
一旦出现哮喘症状时,则应及时到医院诊治。重症需住院治疗。
过敏性鼻炎患者切勿随意往鼻腔内滴滴鼻药,因为很多滴鼻药与鼻黏膜的酸碱度不相符,乱滴滴鼻药会影响鼻生理功能。要预防鼻炎发作,务必注意鼻腔卫生。
鼻炎的预防重在平时增强机体抵抗力,应加强锻炼,用冷水洗脸,注意劳逸适度,做到饮食起居有规律,戒除烟酒等。
一旦发现皮肤过敏,出现发痒、红肿等症状,不要自己随便找些激素类药膏乱涂,面部忌用强效激素类药膏,长期使用激素类药膏,容易留下皮疹、色素沉着、毛孔粗大、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变黑等后遗症,会严重影响面部美容。也不要用手乱挠,应尽早到医院诊治。
春季防病吃什么好
豆芽防口干唇燥症状
春天气候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唇燥等口角炎症状,而豆芽味道鲜美,是滋养润燥、清热解毒的好选择。
无论是黄豆芽还是绿豆芽,跟原豆相比,它们的维生素含量增加,矿物质利用率提高,并且蛋白质和多糖更易吸收。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开春吃豆芽,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有利于肝气疏通、健脾和胃。豆芽的食用方法有很多,可焯水后凉拌,也可做汤,还可用来涮火锅。
荠菜能补钙
眼下,虽然还没真正回暖,但最耐严寒的荠菜却已经上市了。荠菜营养丰富,其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以及各种矿物质含量较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含钙量接近同等质量牛奶的3倍。
荠菜还有一定药用价值百科,传统医学认为它可用于辅助治疗痢疾、肠炎、胃溃疡等疾病。荠菜可以用来做馅,也可焯水后凉拌、摊鸡蛋、煲汤煮粥等。
莴笋抗过敏
莴笋又叫“春菜”,是最适合春季吃的蔬菜之一。莴笋含丰富的维生素、钙、镁、膳食纤维等成分。
日本研究发现,莴笋中的某种物质可以抵抗春季因过敏而引发的鼻炎,能够缓解过敏病人的痛苦。莴笋可以用来凉拌、烧、炒,还能加工腌制酱菜、泡菜等。
韭菜提高抵抗力
韭菜虽然一年四季都可食用,但以初春时节品质最佳。韭菜富含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有效预防习惯性便秘和大肠癌的发生,故有“洗肠草”之称。
韭菜性温,因而在春季吃可以固阳气,提高人的免疫力,特别是平日手脚冰凉的人不妨多食用韭菜。
韭菜的吃法很多,韭菜炒鸡蛋,或者韭菜炒瘦猪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韭菜,口舌生疮、咽干喉痛及肝火旺盛的人最好少吃。
总结:通过小编上文的介绍,你知道如何预防春季疾病了吗?小编所介绍的佛家认为调“四大”能防百病你都记住了吗?春季是一个疾病多发的季节,大家一定要做好养生工作,谨防各种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