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一大,各种毛病就找上门来,体检成为防病治病的好方法。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一些简单的体检也可自己在家进行。
肺功能
憋气
深吸一口气,然后憋气,越久越好。能憋气50秒钟最理想(50岁为30秒、60岁为25秒),若少于10秒,就说明肺功能较差。
吹气
深吸一口气,然后猛吹气,能在3秒内吹完则肺功能正常(50岁为4秒、60岁为5秒)。中老年吹气时间超过6秒,预示肺功能下降,可能存在气道阻塞性肺疾患,也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病造成的。
动脉硬化
坐位前屈
坐在地板上,向前伸直腿,脚趾朝上,腰部前弯,手臂前伸努力触及脚趾。如果够不到脚趾,或够脚趾的过程中感到憋气、心慌等不适,说明动脉已硬化。因为做以上动作时动脉血管壁受到牵拉,如血管壁硬化则会产生不适。
肾病
查尿蛋白
取100毫升新鲜尿液,放入器皿中,加热至沸腾后,尿液会出现浑浊。此时在尿液中滴入5~10滴白醋,并再次加热,如浑浊消失表示正常,如浑浊不消失则为蛋白尿,应引起警惕。
心功能
原地小跑
原地小跑至感到微微气喘,脉搏增至每分钟100~120次。停止活动后,在5~6分钟脉搏恢复正常者,心功能良好。如8分钟恢复,心功能较差;超过8分钟则心功能有问题。
爬楼梯
爬3~5层楼梯感到心跳加快、气喘,休息10分钟恢复正常,说明心功能良好。如爬完楼梯休息20~30分钟后仍感到呼吸困难,则心功能明显下降。
糖尿病
单侧眼睑下垂
中老年人突然一侧眼睑下垂,这是糖尿病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的信号。慢性持续性的高血糖可引起机体的代谢紊乱,导致微血管病变,引起单侧眼睑下垂。发病前常感到患侧眼眶上区疼痛,有时看东西会出现重影。
骨质疏松
测中指间距
两手向两侧水平伸直,测两手中指指尖之间的直线距离,然后再测量身高。若身高比两指间的距离少,说明骨质疏松和骨密度减少。少2~3厘米者,照X光可显示为明显骨质疏松。
腰椎间盘突出
挺腹伸腰
仰卧,两手置于体侧,以枕部及两足跟为着力点,将腹部向上抬起,如感到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说明可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保持上述体位深吸气并憋10~20秒,憋至面色潮红,如一侧下肢出现放射痛也说明腰椎间盘突出。这项测试是通过增加腹内压力使腰部椎管内压力增大,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神经根病变,就会引发腰椎及下肢疼痛。
青光眼
观察瞳孔:瞳孔正常直径为2~5毫米,呈圆形。若观察瞳孔呈椭圆形多是青光眼的表现。当青光眼患者眼压增高时,动脉血管的末梢缺血最明显,所以上下方虹膜缺血性萎缩会明显一些,导致瞳孔呈垂直椭圆形。
生活中身体总会出现一些异常,但我们又不能马上去医院就诊。这时候应该如何自检呢?教您几招健康自检小妙招!洗完澡不要急着穿衣服出浴室,定期在镜子前给自己做个检查。你会发现一些小变化哦!
1.眉毛
如果你的眉毛变得比较细,或者外面那一半不见了,可能患上了甲状腺疾病。
2.牙齿
牙上有白斑不用担心,只是说明你小时候摄入了过多氟化物。你的牙龈应该是浅粉红色的。如果是红色,提示有炎症,应该检讨一下刷牙的方法。最后,检查一下你的舌头,如果没有光泽,可能是贫血。
3.眼睛
眼球上有黄点(或虹膜上有黄圈),可能是胆固醇高。如果眼白呈黄色,要检查肝功能。如果下眼睑处的颜色变白,可能贫血。
4.胸腔
如果你的胸腔看起来更高或者一边比另一边突出,可能是脊柱侧凸。
5.腹股沟
用力咳嗽同时检查腹股沟处,如果褶皱处有突起,可能患上疝气。
6.头发
如果你的头发正在变稀疏,可能内分泌出了问题。另外,如果女性全身多处毛发增多,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7.颈部
检查脖子是否变粗,颈部前方是否有肿起,如果有这些改变可能是甲状腺疾病。
8.手和指甲
手掌很红可能是手掌红斑,可能是肝病的一种症状。指甲的变化也很重要。如果指甲根部的半月形状改变,可能是缺铁。同时注意你指甲上的横线,可能显示你有慢性病,而竖状褶皱是正常的。如果你的指甲有凹陷,看上去象桔子皮的表面,可能得了银屑病。
如果你的指甲拱起,可能是患了甲亢。如果指甲拱起的同时,甲下的皮肤变黄变绿,可能是被真菌感染了,俗称灰指甲。指甲上有时会看到白点,不要担心,很可能是之前指甲受伤留下的印痕,并不意味着你营养缺失。但如果指甲上有黑斑,可能是黑色素瘤,一定要去看医生。
9.皮肤
皮肤突然变得很苍白,可能是贫血。另外,检查是否有皮疹,如果在皱褶处,比如指关节内侧或肘关节内侧,可能是湿疹。如果在腹股沟处或腋下发现皮疹,可能是真菌感染。
如果身上有痣,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是否变化。检查时遵循“ABCDE”法则———查看痣或雀斑是否对称(Asymmetry)、边缘(Border)、颜色(Colour)、直径(Diameter)和凸凹情况(Elevation)。如果发现有异常,要立即去看医生。
10.乳房
每月检查一下乳房,看大小、颜色、形状有没有改变。用左手摸右边乳房,反过来,用右手摸左边乳房。从乳尖开始,用力往下按,从腋窝摸到乳沟,从锁骨摸到胃部。
11.腿
注意腿部的血管变化。如果血管凸起而且呈紫色,很可能患上静脉曲张,轻度时不用担心,可以穿弹力袜缓解。如果感到疼痛并且出现皮肤颜色变化,要及时去看医生。
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肥胖明显相关,一是在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增加的肥胖,二是内脏型肥胖,即中心性肥胖或腹型肥胖。
具有下面这些危险因素的人容易患2型糖尿病
⑴过去曾经有过血糖不正常,高出正常值范围,医学上称为有“糖调节异常”或“糖耐量受损”病史;
⑵糖尿病的发生具有“增龄效应”,即随着年龄的增大,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增加,一般年龄超过40岁后容易患糖尿病;
⑶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肥胖明显相关,有两种情况尤其值得关注,一是在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增加的肥胖,二是内脏型肥胖,即中心性肥胖或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就属于腹型肥胖;
⑷有糖尿病家族史,尤其是血缘最亲近的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
⑸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公斤)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
(6)高血压(血压≥140/90毫米汞柱),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脂肪肝、高尿酸血症患者;
(7)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
(8)体力活动缺乏;
(9)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10)有类固醇药物诱导性糖尿病病史者;
(11)严重精神病和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12)儿童和青少年存在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表现(如黑棘皮症、高血压、血脂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母亲怀孕时有过糖尿病;
(13)长期失眠或睡眠时间过长,或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
上述危险因素越多,患糖尿病的风险就越大。
如果已经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或者有其中一些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及时干预,避免或减少危险因素长期存在,是可以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发生的。
研究显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经济有效的干预手段。其中,合理膳食和适度运动尤为重要,包括摄入低脂低盐饮食,坚持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使体重减轻7%,这样的生活方式干预如果坚持3年,可使糖尿病前期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58%。
肥胖和超重者在体重恢复正常后,不仅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明显下降,同时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骨关节损害等发生风险也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其他方面还包括
避免久坐不动,孕妇在怀孕期间保持体重合理增长,避免体重过快增加导致的妊娠糖尿病发生,干预血脂异常、脂肪肝,干预高血压,戒烟、限酒,改善睡眠质量,避免精神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保持愉快心态等。
上述干预措施对存在高风险的人群,尤其是同时合并几种危险因素者尤为重要。糖尿病危险人群应及早进行糖尿病相关的筛查,并定期随访及定期检查血糖,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糖尿病带来的身体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