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天外来客”撞伤地球 该应该怎样防卫

2018-04-06 22:50:59  阅读:4744 来源:本站原创安又琪

  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日前发生的“陨石雨事件”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冲击波犹在,而该事件发生18个小时后,一颗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小行星更是让人心有余悸。茫茫天宇间,还有哪些天外来客何时到访我们这颗蓝色星球?它们的到访能否被提前预报和预警,而人类如何才能把它们拒之门外,地球如何才能化险为夷?

  人们怀着些许不安的心情追寻着这些问题答案。

  安全伞为何不防“雨”

  美国和俄罗斯是世界航天强国,天文观测水平世界一流,但是两国为什么没有对此次陨石坠落做出预报和预警呢?对此,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战略规划管理和目标项目部部长尤里马卡洛夫给出的解释是,陨石具有“小、暗、快”3大特点,这为捕捉它们带来了极大难度。他特别强调,陨石本身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望远镜很难发现它们,而当它们进入大气层时速度极快,角度也非常小,使用现有手段对其进行跟踪是不可能的。美国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也大同小异。美众议院科学、空间与技术委员会副主席罗拉巴克尔称,虽然美国斥巨资开展行星和彗星搜索计划,但是袭俄陨石体积太小,不在其小行星和彗星搜寻计划之列。

  天文望远镜主要是用来观测较大天体,而像此次陨石这样的小天体很难观测到,这就留给天文学家发现该陨石的时间非常短,只有大概一周左右,而目前近地天体监测网络只能做到大约一到两个月覆盖全天一次,这为发现和预警带来了现实上的困难。夏威夷大学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学家约翰汤瑞说:“目前先进的小行星监测系统,也存在观察到陨石的可能性,并发出警告,但这些系统没有每晚扫描整片天空,因此,任何陨石都很有可能好几天到好几周都没被侦测到。而俄罗斯陨石事件显然就是如此。”

  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地球周围已经发现许许多多近地小行星,还可能有数以百万计没有被发现。它们编织成密网,地球就穿行其中,被撞击的风险当然是存在的,而撞击后果因情况而异,但可能会很严重。此次陨石雨事件发生地车里雅宾斯克州是俄罗斯重要核武库所在地,而陨石坠落处距核设施仅100公里。设想陨石击中核设施会怎样。所以,人类必须拥有对陨石、小行星等监测预警,并在必要时采取行动的能力。

  陨石事件发生后,俄罗斯一方面呼吁国际社会合作共同应对危险天体的威胁,并建议与美国联手建立反小行星防御系统。另一方面着手制订为期10年的联邦专项计划,包括对现有的反射镜口径在1米之内的天文望远镜进行清点和更新,建造2-3台反射镜口径为2米的现代化大型望远镜,大力加强相关能力建设。

  据王思潮介绍,美国宇航局已开始了新的空间防卫二期计划,美空军也加紧建造全景巡天望远镜及快速反应系统,监测周期将从过去的两个月提高到一周左右,效率将超过世界上现有全部近地小行星望远镜的总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大学以及私营机构等正联手在夏威夷建设“小行星天体冲击最后警报系统”(ATLAS)。该系统能够每晚监测整个天空,能提前一周监测到直径约为40米的天体并预警,对于直径在140米以上的天体,该系统能提前3周发现。预计ATLAS可在2014年底试运营,2015年底全面运作。  多方协力防撞有术

  假如监测到某个小行星将要撞击地球,人类如何避免这一灾难呢?最直接的莫过于用核武器将小行星摧毁或者在其旁边爆炸进而改变其运行轨道。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学雷介绍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早在1967年就专门研讨过这种方式,综合分析后,研究者认为核爆除了存在运载火箭运力不足的困难之外,还有使小行星解体、不确定性增大等风险,应谨慎使用。

  在关于使用核爆的方案研讨中,也有人提出了一些更复杂但比较柔和的轨道改变方案,如使用安装到小行星上的火箭发动机、太阳帆,或者在它附近用聚焦太阳光、激光、等离子束等办法进行驱动,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2010年,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宝音贺西等研究者还提出,除了改变小行星轨道以防止其撞击地球外,对某些小行星还可以给它一个冲量将它俘获,从而使之成为地球的卫星。这样俘获的小行星可以用于科研,甚至还可能提取上面的金属材料。

 
 
一旦“天外来客”撞伤地球 该应该怎样防卫_中华健康网

一旦“天外来客”撞伤地球 该应该怎样防卫

   日期:2018-04-0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安又琪    浏览:4744    评论:0    
核心提示:  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日前发生的陨石雨事件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冲击波犹在,而该事件发生18个小时后,一颗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小行

  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日前发生的“陨石雨事件”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冲击波犹在,而该事件发生18个小时后,一颗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小行星更是让人心有余悸。茫茫天宇间,还有哪些天外来客何时到访我们这颗蓝色星球?它们的到访能否被提前预报和预警,而人类如何才能把它们拒之门外,地球如何才能化险为夷?

  人们怀着些许不安的心情追寻着这些问题答案。

  安全伞为何不防“雨”

  美国和俄罗斯是世界航天强国,天文观测水平世界一流,但是两国为什么没有对此次陨石坠落做出预报和预警呢?对此,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战略规划管理和目标项目部部长尤里马卡洛夫给出的解释是,陨石具有“小、暗、快”3大特点,这为捕捉它们带来了极大难度。他特别强调,陨石本身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望远镜很难发现它们,而当它们进入大气层时速度极快,角度也非常小,使用现有手段对其进行跟踪是不可能的。美国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也大同小异。美众议院科学、空间与技术委员会副主席罗拉巴克尔称,虽然美国斥巨资开展行星和彗星搜索计划,但是袭俄陨石体积太小,不在其小行星和彗星搜寻计划之列。

  天文望远镜主要是用来观测较大天体,而像此次陨石这样的小天体很难观测到,这就留给天文学家发现该陨石的时间非常短,只有大概一周左右,而目前近地天体监测网络只能做到大约一到两个月覆盖全天一次,这为发现和预警带来了现实上的困难。夏威夷大学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学家约翰汤瑞说:“目前先进的小行星监测系统,也存在观察到陨石的可能性,并发出警告,但这些系统没有每晚扫描整片天空,因此,任何陨石都很有可能好几天到好几周都没被侦测到。而俄罗斯陨石事件显然就是如此。”

  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地球周围已经发现许许多多近地小行星,还可能有数以百万计没有被发现。它们编织成密网,地球就穿行其中,被撞击的风险当然是存在的,而撞击后果因情况而异,但可能会很严重。此次陨石雨事件发生地车里雅宾斯克州是俄罗斯重要核武库所在地,而陨石坠落处距核设施仅100公里。设想陨石击中核设施会怎样。所以,人类必须拥有对陨石、小行星等监测预警,并在必要时采取行动的能力。

  陨石事件发生后,俄罗斯一方面呼吁国际社会合作共同应对危险天体的威胁,并建议与美国联手建立反小行星防御系统。另一方面着手制订为期10年的联邦专项计划,包括对现有的反射镜口径在1米之内的天文望远镜进行清点和更新,建造2-3台反射镜口径为2米的现代化大型望远镜,大力加强相关能力建设。

  据王思潮介绍,美国宇航局已开始了新的空间防卫二期计划,美空军也加紧建造全景巡天望远镜及快速反应系统,监测周期将从过去的两个月提高到一周左右,效率将超过世界上现有全部近地小行星望远镜的总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大学以及私营机构等正联手在夏威夷建设“小行星天体冲击最后警报系统”(ATLAS)。该系统能够每晚监测整个天空,能提前一周监测到直径约为40米的天体并预警,对于直径在140米以上的天体,该系统能提前3周发现。预计ATLAS可在2014年底试运营,2015年底全面运作。  多方协力防撞有术

  假如监测到某个小行星将要撞击地球,人类如何避免这一灾难呢?最直接的莫过于用核武器将小行星摧毁或者在其旁边爆炸进而改变其运行轨道。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学雷介绍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早在1967年就专门研讨过这种方式,综合分析后,研究者认为核爆除了存在运载火箭运力不足的困难之外,还有使小行星解体、不确定性增大等风险,应谨慎使用。

  在关于使用核爆的方案研讨中,也有人提出了一些更复杂但比较柔和的轨道改变方案,如使用安装到小行星上的火箭发动机、太阳帆,或者在它附近用聚焦太阳光、激光、等离子束等办法进行驱动,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2010年,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宝音贺西等研究者还提出,除了改变小行星轨道以防止其撞击地球外,对某些小行星还可以给它一个冲量将它俘获,从而使之成为地球的卫星。这样俘获的小行星可以用于科研,甚至还可能提取上面的金属材料。

 
打赏
 
更多>同类要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要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