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引导术”轻松治感冒

2018-04-08 17:12:19  阅读:4806 来源:本站原创东来东往

  前不久,李大爷偶患感冒,朋友推荐他试试做导引术。因为这个方法简便易行,李大爷也就将信将疑的试了试,没想到仅做了4次就痊愈。于是他教一样患感冒的家人做做,疗效亦佳,现在将这导引术介绍如下:

  (1) 行此导引术,坐姿、立姿、卧姿不限,唯要摈弃杂念,心平气和,注意力集中,要意随手动,手行神行。

  导引前,将双手掌相互擦热,之后,摩擦脸部(包括额、眉骨、眼角、两耳、鼻及两侧部位)和颈项两侧,直到发热为止。摩擦时,速度要不快不慢,不轻不重,要手贴皮肉,以不伤皮肉为度。

  (2) 呼出一口气,再慢慢地吸足新鲜空气,随即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两个鼻孔,进入既不呼气,又不吸气的静止状态,只令两眼球用力左右转动,直到视力模糊、眼泪欲滴时,方松开手指,张口尽力吐气,再恢复正常呼吸。每天的早、中、晚各导引1次,3~5次后,感冒症状即可消失。如能坚持经常导引,可望感冒永不袭扰。

  或者有人会问:“不打针、不吃药、仅仅这样一摩、一呼、一吸、一摒就能驱除感冒?”殊不知,导引术不仅是中国古代导引神气、以形养魄、驻颜延年的养生绝技。也是传统中医以摇筋骨、动肢节而调理阴阳、祛病除疾的治疗良法。

  夏天到了,天一热,手汗、脚汗偷偷来袭,有人甚至每天双手双脚都湿溻溻的,这在医学上称为“局部多汗”,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手脚出汗与人的体质有关。

  “20~40岁的年轻人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他们平时多食肥甘厚味,饮食习惯不规律,导致脾胃功能虚弱。”,而脾胃有运水化湿的功能,此项功能一弱,湿热便会郁积在体内。湿热下趋,从而引起四肢末梢多汗。“尤其是双脚出汗更为常见,占到70%~80%。”

  对于这类人群,她建议平时可以用苦瓜、薏米、山药、红枣、莲子等有健脾作用的食材,配伍熬粥服用。

  还有一部分人,在手脚出汗的同时还伴有口干舌燥、手足心烦热、大便干结等情况,属于阴虚血热。对于这样的人,在治疗的时候需要滋阴养血、凉血祛风,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防风通圣丸等中成药进行调节。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而且各种脏腑功能互相作用,往往不会是单一方面的原因。”如果有手脚多汗的症状,最好征询医生的意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养。

  中药熬洗的方法:用苍术、苦参、黄柏、地肤子、白癣皮、石膏、川母、白芷、艾叶、甘草等中药熬成药汁,先用热气熏蒸双脚10分钟左右,再泡洗20分钟左右,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可以预防大量出汗。

  在饮食上,少食肥甘厚味、油腻之物。如海鲜、鱼虾、鸡肉、羊肉等“发物”尽量不吃,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和酒精的刺激。平时建议选择穿透气性较好的宽松鞋袜,有助于汗液的蒸发、干燥,避免引起脚气、皮炎等皮肤问题。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其发病的主要环节在于小动脉痉挛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而小动脉痉挛的发生是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的结果。

    各种外界或内在不良刺激,长期反复地作用于大脑皮层,可使皮层和皮层下中枢互相调节作用失调,引起丘脑下部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障碍,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结果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使血管外周阻力加大,心缩力量增强,以致血压升高。小动脉长时间痉挛,导致脏器缺血。当肾脏缺血时,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增多。

    肾素是一种水解蛋白酶,它能使存在于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后者在转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又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Ⅲ。其中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能使全身小动脉痉挛加重,并能刺激肾上腺皮质,使醛固酮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及钠的潴留,又可使血管对加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使小动脉更易痉挛。

  此外,丘脑下部的兴奋,还可通过脑垂体后叶分泌加压抗利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血管,引起血管收缩以及使肾上腺素分泌醛固酮增多,进一步促使血压升高。

  在疾病的早期,小动脉的紧张性增高,通常是机能性的,血压升高往往不稳定,容易受情绪活动和睡眠多少等因素的影响,但随着疾病的发展,血压升高逐渐趋向稳定,此时小动脉可发生硬化,特别是肾小动脉硬化可引起或加重肾缺血。反过来,肾缺血又进一步加重全身小动脉痉挛,这种因果交替,相互影响,进而促使高血压的发展。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下列因素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1)年龄与性别

  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据国内资料,40岁以下的发病率平均为3.4%,40~49岁为10.2%,50~59岁为17.2%,60岁以上为24.1%。男性高血压病患病率6.96%,女性为8.4%,女性高于男性。一般来说,在35岁以前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35岁以后则女性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的妊娠与更年期内分泌变化有关。

  (2)劳动性质

  不同的职业人员,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别。有关资料显示,脑力劳动为主者发病率达7.78%,体力劳动者达4.68%,而从事神经紧张度高的职业如司机、售票员,其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11.3%左右。

  (3)肥胖或超重

  许多流行病学资料都说明肥胖者患高血压的机会比正常人高2~4倍,减轻体重血压往往会随着下降。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5%,应考虑减肥。

  (4)妊娠高血压史

  女性高血压病患者常有妊娠高血压史。据国内报道,有人统计440人中有妊娠高血压病史者为172人,发病率为39.06%。

  (5)遗传

  许多资料说明高血压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6)饮食、嗜好

  有关资料表明,饮食性质与高血压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进食肉类食品较多的人,其发病率较高,如不吃肉的48人,偶吃肉的458人,常吃肉的556人,其发病人数分别占总发病人数的4.6%、43.5%、52.9%。而饮酒、吸烟等嗜好与高血压病发病率的关系各地报告不太一致。

  (7)食钠盐过多

  食盐量过多易引起高血压病,国内外有较多报道。研究人员发现,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与太平洋一些岛上的土著居民,很少吃盐,几乎找不到高血压病人。我国凉山彝族食盐量也较少,高血压患病率是全国最低的,而西藏拉萨的藏族因有饮盐茶的生活习惯,高血压患病率在全国最高;我国北方居民食盐量多于南方,因此高血压患病率也显著高于南方。

  (8)药物

  女用避孕药、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消炎止痛药如消炎痛以及中药麻黄、甘草等均有升压作用,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在应用上述药物时要注意。

  ①对心脏的危害

  前面已述,高血压病对心、脑、肾的损害是很大的。从发病机制看,它对脏器的损害和引起的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高血压中、晚期的一系列合并症,从大量临床资料看,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是首当其冲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心脏血管的损害,高血压对心脏血管的损害主要是冠状动脉血管,而心脏其他的细小动脉则很少受累。有人研究认为,由于血压增高,冠状动脉血管伸张,刺激血管内层下平滑肌细胞增生,使动脉壁弹力蛋白、胶原蛋白及粘多糖增多,血管内膜层和内皮细胞损伤,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易浸入动脉壁,以及纤维增生;另外,由于平滑肌细胞内溶酶体增多,减少了对动脉壁上胆固醇等物质的消除。因此逐渐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此时的冠状动脉狭窄,使供应心肌的血液减少,称之为冠心病,或称缺血性心脏病。 

  近几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据上海、北京等地的调查,冠心病患者中有62.9%~93.6%的有高血压史。有的专家研究证明,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可以预防和降低其并发症。但却不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原因是一旦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病变是不可逆转的。可见,高血压对心脏冠状动脉的损害是很严重的,因此,人们常把高血压和冠心病称为一对“挛生姊妹”。

  二是对心脏的损害,高血压累及心脏时,往往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增加了左心室的负担,使其长期受累,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张,形成了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出现,多是在高血压发病的数年或十几年后。在心功能代偿期,除偶感心悸或气短外,并无明显的其他症状。代偿功能失调时,可出现左心衰症状,稍一活动即心悸、气喘、咳嗽、有时痰中带血,严重时发生肺水肿。X线检查,有部分能显示左心肥厚,自超声心动用于临床之后,心室肥厚的阳性率可高达90%以上。

 
 
中医“引导术”轻松治感冒_中华健康网

中医“引导术”轻松治感冒

   日期:2018-04-0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东来东往    浏览:4806    评论:0    
核心提示:  前不久,李大爷偶患感冒,朋友推荐他试试做导引术。因为这个方法简便易行,李大爷也就将信将疑的试了试,没想到仅做了4次就

  前不久,李大爷偶患感冒,朋友推荐他试试做导引术。因为这个方法简便易行,李大爷也就将信将疑的试了试,没想到仅做了4次就痊愈。于是他教一样患感冒的家人做做,疗效亦佳,现在将这导引术介绍如下:

  (1) 行此导引术,坐姿、立姿、卧姿不限,唯要摈弃杂念,心平气和,注意力集中,要意随手动,手行神行。

  导引前,将双手掌相互擦热,之后,摩擦脸部(包括额、眉骨、眼角、两耳、鼻及两侧部位)和颈项两侧,直到发热为止。摩擦时,速度要不快不慢,不轻不重,要手贴皮肉,以不伤皮肉为度。

  (2) 呼出一口气,再慢慢地吸足新鲜空气,随即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两个鼻孔,进入既不呼气,又不吸气的静止状态,只令两眼球用力左右转动,直到视力模糊、眼泪欲滴时,方松开手指,张口尽力吐气,再恢复正常呼吸。每天的早、中、晚各导引1次,3~5次后,感冒症状即可消失。如能坚持经常导引,可望感冒永不袭扰。

  或者有人会问:“不打针、不吃药、仅仅这样一摩、一呼、一吸、一摒就能驱除感冒?”殊不知,导引术不仅是中国古代导引神气、以形养魄、驻颜延年的养生绝技。也是传统中医以摇筋骨、动肢节而调理阴阳、祛病除疾的治疗良法。

  夏天到了,天一热,手汗、脚汗偷偷来袭,有人甚至每天双手双脚都湿溻溻的,这在医学上称为“局部多汗”,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手脚出汗与人的体质有关。

  “20~40岁的年轻人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他们平时多食肥甘厚味,饮食习惯不规律,导致脾胃功能虚弱。”,而脾胃有运水化湿的功能,此项功能一弱,湿热便会郁积在体内。湿热下趋,从而引起四肢末梢多汗。“尤其是双脚出汗更为常见,占到70%~80%。”

  对于这类人群,她建议平时可以用苦瓜、薏米、山药、红枣、莲子等有健脾作用的食材,配伍熬粥服用。

  还有一部分人,在手脚出汗的同时还伴有口干舌燥、手足心烦热、大便干结等情况,属于阴虚血热。对于这样的人,在治疗的时候需要滋阴养血、凉血祛风,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防风通圣丸等中成药进行调节。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而且各种脏腑功能互相作用,往往不会是单一方面的原因。”如果有手脚多汗的症状,最好征询医生的意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养。

  中药熬洗的方法:用苍术、苦参、黄柏、地肤子、白癣皮、石膏、川母、白芷、艾叶、甘草等中药熬成药汁,先用热气熏蒸双脚10分钟左右,再泡洗20分钟左右,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可以预防大量出汗。

  在饮食上,少食肥甘厚味、油腻之物。如海鲜、鱼虾、鸡肉、羊肉等“发物”尽量不吃,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和酒精的刺激。平时建议选择穿透气性较好的宽松鞋袜,有助于汗液的蒸发、干燥,避免引起脚气、皮炎等皮肤问题。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其发病的主要环节在于小动脉痉挛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而小动脉痉挛的发生是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的结果。

    各种外界或内在不良刺激,长期反复地作用于大脑皮层,可使皮层和皮层下中枢互相调节作用失调,引起丘脑下部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障碍,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结果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使血管外周阻力加大,心缩力量增强,以致血压升高。小动脉长时间痉挛,导致脏器缺血。当肾脏缺血时,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增多。

    肾素是一种水解蛋白酶,它能使存在于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后者在转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又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Ⅲ。其中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能使全身小动脉痉挛加重,并能刺激肾上腺皮质,使醛固酮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及钠的潴留,又可使血管对加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使小动脉更易痉挛。

  此外,丘脑下部的兴奋,还可通过脑垂体后叶分泌加压抗利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血管,引起血管收缩以及使肾上腺素分泌醛固酮增多,进一步促使血压升高。

  在疾病的早期,小动脉的紧张性增高,通常是机能性的,血压升高往往不稳定,容易受情绪活动和睡眠多少等因素的影响,但随着疾病的发展,血压升高逐渐趋向稳定,此时小动脉可发生硬化,特别是肾小动脉硬化可引起或加重肾缺血。反过来,肾缺血又进一步加重全身小动脉痉挛,这种因果交替,相互影响,进而促使高血压的发展。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下列因素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1)年龄与性别

  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据国内资料,40岁以下的发病率平均为3.4%,40~49岁为10.2%,50~59岁为17.2%,60岁以上为24.1%。男性高血压病患病率6.96%,女性为8.4%,女性高于男性。一般来说,在35岁以前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35岁以后则女性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的妊娠与更年期内分泌变化有关。

  (2)劳动性质

  不同的职业人员,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别。有关资料显示,脑力劳动为主者发病率达7.78%,体力劳动者达4.68%,而从事神经紧张度高的职业如司机、售票员,其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11.3%左右。

  (3)肥胖或超重

  许多流行病学资料都说明肥胖者患高血压的机会比正常人高2~4倍,减轻体重血压往往会随着下降。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5%,应考虑减肥。

  (4)妊娠高血压史

  女性高血压病患者常有妊娠高血压史。据国内报道,有人统计440人中有妊娠高血压病史者为172人,发病率为39.06%。

  (5)遗传

  许多资料说明高血压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6)饮食、嗜好

  有关资料表明,饮食性质与高血压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进食肉类食品较多的人,其发病率较高,如不吃肉的48人,偶吃肉的458人,常吃肉的556人,其发病人数分别占总发病人数的4.6%、43.5%、52.9%。而饮酒、吸烟等嗜好与高血压病发病率的关系各地报告不太一致。

  (7)食钠盐过多

  食盐量过多易引起高血压病,国内外有较多报道。研究人员发现,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与太平洋一些岛上的土著居民,很少吃盐,几乎找不到高血压病人。我国凉山彝族食盐量也较少,高血压患病率是全国最低的,而西藏拉萨的藏族因有饮盐茶的生活习惯,高血压患病率在全国最高;我国北方居民食盐量多于南方,因此高血压患病率也显著高于南方。

  (8)药物

  女用避孕药、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消炎止痛药如消炎痛以及中药麻黄、甘草等均有升压作用,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在应用上述药物时要注意。

  ①对心脏的危害

  前面已述,高血压病对心、脑、肾的损害是很大的。从发病机制看,它对脏器的损害和引起的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高血压中、晚期的一系列合并症,从大量临床资料看,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是首当其冲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心脏血管的损害,高血压对心脏血管的损害主要是冠状动脉血管,而心脏其他的细小动脉则很少受累。有人研究认为,由于血压增高,冠状动脉血管伸张,刺激血管内层下平滑肌细胞增生,使动脉壁弹力蛋白、胶原蛋白及粘多糖增多,血管内膜层和内皮细胞损伤,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易浸入动脉壁,以及纤维增生;另外,由于平滑肌细胞内溶酶体增多,减少了对动脉壁上胆固醇等物质的消除。因此逐渐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此时的冠状动脉狭窄,使供应心肌的血液减少,称之为冠心病,或称缺血性心脏病。 

  近几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据上海、北京等地的调查,冠心病患者中有62.9%~93.6%的有高血压史。有的专家研究证明,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可以预防和降低其并发症。但却不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原因是一旦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病变是不可逆转的。可见,高血压对心脏冠状动脉的损害是很严重的,因此,人们常把高血压和冠心病称为一对“挛生姊妹”。

  二是对心脏的损害,高血压累及心脏时,往往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增加了左心室的负担,使其长期受累,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张,形成了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出现,多是在高血压发病的数年或十几年后。在心功能代偿期,除偶感心悸或气短外,并无明显的其他症状。代偿功能失调时,可出现左心衰症状,稍一活动即心悸、气喘、咳嗽、有时痰中带血,严重时发生肺水肿。X线检查,有部分能显示左心肥厚,自超声心动用于临床之后,心室肥厚的阳性率可高达90%以上。

 
打赏
 
更多>同类要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要闻
点击排行